OTP — 一次性密碼的原理與實作
前言
有時候我們登入服務時,螢幕會跳出一句:「你的驗證碼是 123456」。這串數字只能用一次,過了幾十秒就失效了。這種機制叫做 OTP(One-Time Password,一次性密碼)。
它看似簡單,卻是今天大多數二階段驗證(2FA)或多因子驗證(MFA)的基石。這篇文章,就來聊聊 OTP 的運作方式,最後會給一個 Go 的範例程式,讓你自己動手試試。
心之所至,隨意亂書
共有 3 篇文章使用了此分類
有時候我們登入服務時,螢幕會跳出一句:「你的驗證碼是 123456」。這串數字只能用一次,過了幾十秒就失效了。這種機制叫做 OTP(One-Time Password,一次性密碼)。
它看似簡單,卻是今天大多數二階段驗證(2FA)或多因子驗證(MFA)的基石。這篇文章,就來聊聊 OTP 的運作方式,最後會給一個 Go 的範例程式,讓你自己動手試試。
「把密碼換成裝置裡的私鑰」——這就是 Passkey 的核心概念。 我們用最小可行的方式,寫一個可以真的註冊與登入的 WebAuthn 小服務。
在現代應用程式開發中,使用者身份驗證與資源授權已成為必備功能。 傳統帳號密碼模式存在風險,也不利於跨平台整合,因此 OAuth(Open Authorization)被提出,成為最常見的 授權框架(authorization framework)。
它的設計目標是: